过去的一年,就业市场悄然发生着改变,工作环境、劳动标准、就业形态打破过往的路径,迎来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格局。那么,2025年,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哪些新的动向?又有哪些值得期待?本期《劳权周刊》尝试预测,并整理出一些关键词供大家参考。

简历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职位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首页
热门资讯
探索与变革:2025职场新风向

探索与变革:2025职场新风向

文章来源:中工网
2025-01-09
4114

过去的一年,就业市场悄然发生着改变,工作环境、劳动标准、就业形态打破过往的路径,迎来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格局。那么,2025年,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哪些新的动向?又有哪些值得期待?本期《劳权周刊》尝试预测,并整理出一些关键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延迟退休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2025年1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明确了弹性退休的办理程序、基本养老金领取、权益保障等内容。

从目前的延迟退休改革政策来看,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达成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方法、以较小幅度逐步推进。根据决定,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实施弹性退休,是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适应劳动者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的工作生活安排需要。改革实施后,职工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一个刚性节点,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增加了职工对退休年龄的选择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暂行办法》规定,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此外,在弹性延迟退休办理方面,《暂行办法》提出,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这些规定体现了双方协商一致,保障了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的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稳定用人单位和职工预期。”前述相关负责人说。

职工选择弹性退休时,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考虑到改革实施过程中,在不同年度退休,最低缴费年限会有差异,办法根据弹性退休政策对此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应达到所选择退休时间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选择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应达到其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

■点评:

延迟退休的政策明确“弹性实施”“分步推进”的基调,注入了更多人性化关怀,不仅能够让劳动者不同退休年龄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也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身职业生涯,于国家而言也实现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工作时间

1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标准也相应作出了调整:月工作日由过去的20.83天调整为20.67天。虽说不会对小时工资产生影响,但会重新界定法定工作时间,尤其是针对综合计时制的劳动者,除了在新增的2天法定节假日上班,需要额外支付加班费以外,企业每月还得适当缩短员工正常工作时间,否则就要多支付员工3个小时的工资(按150%工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员工的加班待遇或将“水涨船高”。

■点评:

一直以来,“增加法定节假日”是不少人的呼声。如今,增加了两天法定假期,优化调休制度这两大举措,不仅是对过去民意的有效反馈,也为有效改善民众生活创造了很大可能性。多出来的假期时间,让职工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用来放松身心,回家看看,提升其松弛感和幸福感,就算是“被迫”坚守岗位,主张三倍工资的“硬性待遇”也能相对提升其积极性。不过,后续对企业等用人单位主体的监督管理需及时跟上,积极跟进落实增加法定假期的政策,对于加班工资的发放也需监管到位,以免让多放假变成一句空谈。

关键词

生育友好岗

为缓解已育妇女就业压力、促进育儿妇女就业,一些地方鼓励用人单位开设“妈妈岗”,满足女职工“上班看娃两不误”的需求。不过,“妈妈岗”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如有网友质疑,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加深社会对传统性别分工的认同,还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使用女性员工的成本,进而加剧职场性别歧视。而上海将其升级为“生育友好岗”,打破了对性别的限制,收获了多方好评。

去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据了解,“生育友好岗”实行弹性工作制,用人单位可从经营管理实际出发,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为劳动者兼顾工作和生育提供便利。相关权利义务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明确后,列入劳动合同或签订相关书面协议。

上海市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开发“生育友好岗”并科学合理制定岗位标准。重点引导生产制造、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以及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文创经济、银发经济等新经济形态领域试点推行“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拓展“生育友好岗”岗位资源。

据悉,未来上海将对设置“生育友好岗”的用人单位建立统一名单,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将按规定落实好各类就业培训补贴政策。

■点评:

生育这件事不仅是家事,其实也是国事,个体的自主选择汇总到一定体量直接指向的是国计民生。因此,普通人选择生育后若面临特定职场困境,也是国家需出手宏观调控和干预的情形。不论是“妈妈岗”,还是“生育友好岗”,都反映出相关部门在积极打造生育友好的环境,瞄准社会痛点,推动形成家庭支撑、社会支持的责任共担系统。在此环境下,大家能够少一些后顾之忧,也让社会少一些“恐婚”“恐育”族,重新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近日,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新质职场重构增长路径》(下称“趋势报告”)剖析了当前雇佣关系的新变化。趋势报告显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持下,职场人勇破边界,技能向新,与雇主共同推动新质职场形成。过去一年,大模型产业为社会经济多领域广泛赋能,AI大模型工具快速普及,逐渐成为职场人日常提效的“好伙伴”,53.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已经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使用或学习AI技术或工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54.5%)认为AI工具使用能力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居各选项之首,其次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48.5%)。

有媒体预测,2025年的就业市场将被新技术和数字化转型所主导。已经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正逐渐渗入各个行业。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重新定义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例如,在金融行业,区块链的应用使得交易记录变得更加透明和安全,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同样,人工智能也将在客服、销售等领域取代大量重复性工作,为员工留下更多时间去处理更具创造性的任务。

■点评:

可以说,2024年对于AI的发展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自ChatGPT之后,各类生成式AI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竞赛。去年,我们见证了太多AI技术变革带来的惊艳,而它们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未来的职场人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无疑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不过,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其带来的诸多法律和道德问题。未来的AI发展,不仅指代的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更需要法律与道德的保驾护航。

关键词

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又称灵活用工,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的规定,指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2022年初,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左右。同年3月,大数据分析、文案编辑、线上调研、主播、客服成为求职排名前五的灵活就业岗位。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灵活就业热度依旧不减,追求自由、平等和价值实现的职场人,对灵活就业展现出日渐理性的认知和热烈的积极性。“2022中国零工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甚至预测认为,到2036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可达到4亿人左右。

智联招聘持续观察职场人的灵活就业意愿,其调研数据显示,54.5%的受访者“想尝试灵活就业”,19.6%的受访者“目前就是灵活就业人员”,总计74.1%的受访者有灵活就业意愿或实际行动,占比相较2023年的70%有所提高,灵活就业对大众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有专家指出,灵活、平等、自由是灵活就业受欢迎的关键动因,如,对现在的年轻一代“00后”而言,他们的就业观念更看重工作限制少、压力小,不希望受到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过,灵活就业也并非“什么人都能干”“想干就干”,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有“真本事”才更容易通过灵活就业“安身立命”。并且,收入稳定性是灵活就业者的核心关切,而反观当下,这一群体领域的就业薪酬和社保缴纳方面有待改善。

■点评:

过去几年灵活用工市场的繁荣发展,为2025年的前景打下坚实基础。放眼未来,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利用灵活用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组织效能。不过同时也需注意过程中的用工规范问题,关于劳动者的保障工作要做到位,避免陷入争议。另外,社会各界也需齐心协力,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为灵活用工市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劳动报 朱兰英 文;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来源:中工网

微信扫一扫打开

专属客服
{{userInfo.adviser.nickname}}
手机:{{userInfo.adviser.mobile}}
邮箱:{{userInfo.adviser.email}}
手机:
邮箱:
{{item.name}}.{{item.file_extend}}
发送
编辑常用语

{{item}}

添加常用语

请不要填写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

0.058499s